“十三五”规划纲要推进民航供给  增强城市群和机场群联动发展

2017-08-08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将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建设成为世界级城市群。民航业要积极主动作为,以推进民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解决瓶颈问题和深层次矛盾,在建设民航强国的过程中打造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个世界级机场群,以世界级机场群建设服务世界级城市群建设。

  合理的分工定位是打造世界级机场群的前提。世界上成熟的机场群,一般是由大型国际航空枢纽、中型区域枢纽、小型运输机场等组成的布局完善、分工合理、定位清晰的机场体系。各机场差异化定位、适度错位经营,是机场群协同发展的关键。我们要与地方政府加强沟通,积极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引导三大机场群形成功能分工合理、市场定位清晰的发展格局,促进枢纽、干线和支线机场有机衔接,客货运输全面协调发展,从而提升机场群整体功能和效率,更好地满足三大城市群发展对航空运输的巨大需求。

  优化航线网络结构是打造世界级机场群的基础。目前,三大机场群航线网络普遍存在国际航线航班占比较低、国内支线占比偏高、中转衔接不充分、主要机场航线网络结构互补性有待加强等问题。构建结构更合理、覆盖更广泛、服务更全面的航线网络,是“十三五”时期机场群建设的重要任务。中国民航局将着力打造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国际航空枢纽,推动三大机场群建立航线网络统筹协调机制,引导形成网络型与区域型、干线与支线、客运与货运、全服务与低成本相互协调、差异化发展的航空运输市场。机场群是世界级航空公司的必争之地。航空公司应把眼光放长远,在机场群一体化发展的框架下谋划市场布局,优化航线网络结构,参与区域航空市场的开发培育。

  改善资源条件是打造世界级机场群的保障。空域资源严重不足是制约我国世界级机场群建设的关键因素。近年来,通过建设空中大通道、优化繁忙终端空域等举措,中国民航空管保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总结珠三角空域管理精细化改革试点经验,将试点成果在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推广;加快推进国家空管调整改革,早日建成符合我国国情、国家统一管理、军民航高度融合发展的空域管理体制。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是我国世界级机场群建设中的短板。对此,我们已全面放开民用机场建设和运营市场,加大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政策支持;开放民航工程设计市场,提升工程设计水平。

  发挥协同效应是打造世界级机场群的关键。建设世界级机场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整合各参与主体的力量,努力形成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效应。一是积极探索区域机场群管理模式。建立运行协调与融合发展机制是建设世界级机场群的制度保证。在这方面,我国三大机场群都进行了积极探索。实现机场群与城市群联动发展是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共同责任,双方要加强沟通,从战略规划、运行组织和监督管理三个层次加大对机场群管理的统筹力度,形成与机场群发展相适应的一体化组织管理模式。二是大力完善综合交通集疏运体系。良好的综合交通集疏运体系是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机场群的必要条件。近年来,上海虹桥、郑州等机场已建立起以机场为核心的综合交通集疏运体系。但到目前,三大城市群中民航、铁路、公路、海运等还没有形成健全的融合发展、互联互通格局。下一步,应着力完善空陆、空海联运政策,推动各种交通方式有机衔接,充分发挥综合交通效能。三是着力改善通关政策环境。便利的通关环境对于打造国际一流航空枢纽、建设世界级城市群至关重要。近年来,民航发展得到了海关、边防等联检单位的大力支持,三大机场群的主要机场陆续实施了72小时或144小时过境免签、24小时过境免检政策。但过境免签免检等联检政策还需要进一步简化优化,以形成更加便利的通关环境。

  来源:人民日报